近期...有著想加入不同研究對象的想法
加入職前教師、初任教師、與其他資深教師作為研究對象
加入職前教師、初任教師、與其他資深教師作為研究對象
探討不同資歷教師的論證教學表現
以及其教師專業成長的影響。
但首先必須先離清想要看的「研究問題」是什麼?
但首先必須先離清想要看的「研究問題」是什麼?
先前的研究設計...
是想比較資深教師和初任教師在論證教學表現與教師專業成長
即比較(劉老師)PD2與(周老師)PD3、
即比較(劉老師)PD2與(周老師)PD3、
(劉老師)Arg2與(周老師)Arg3
或是以資深老師的觀點和教學表現作為參考基準
來比較初任教師的論證教學情況(教學想法、教學策略、學生表現等)
以及初任教師在支持系統協助下所提升的教師專業成長
新的想法是....
加入參與支持系統的(楊老師)資深教師不同資歷老師進行比較 :
研究方向一 ( 橫向比較的研究 )
比較支持系統的有無對於不同資歷教師的專業成長與論證教學的影響
1. 比較三組的教師專業成長:PD 1 與PD 2、PD 3與PD 4、PD 5與PD 6
2. 比較三組的論證教學狀況:Arg1與Arg2、Arg3與Arg4、Arg5與Arg6
1. 比較三組的教師專業成長:PD 1 與PD 2、PD 3與PD 4、PD 5與PD 6
2. 比較三組的論證教學狀況:Arg1與Arg2、Arg3與Arg4、Arg5與Arg6
研究方向二 ( 縱向比較的研究 )
比較支持系統的有無對於教師的專業成長與論證教學的影響
比較 PD-supporting與PD-non-supporting、
Arg-supporting與Arg-non-supporting
目前變化莫測的現實情境中
感覺上...應該是可以邀請楊老師、劉老師、周老師三位
比較三者間的關係和表現
但無教學支持系統的初任老師可能比較不好找 (或是另覓恩人?)
至於職前教師例如大四修師培的同學或是實習老師...
可能就不是容易開發了
發想點源自回想自己的實習經驗
在劉新老師那邊也是接受"類"論證教學
(不敢說自己的教學像是老師那樣好 不敢說這是論證教學 哈哈)
但卻有初試論證的感受和風貌
設想...加入去劉老師那邊實習的同學(獲得同意) 的話
也可以有這般的研究設計吧...
至於交大那邊又需再構思(也邀請四年級的師培生加入咪停討論嗎?)
...
因此有如此的構想
我覺得...這樣子可以協助未來的老師能試行論證教學
促進專業成長
此外 在師培的過程中也能讓科學教學的師培生
知曉論證、小組合作、探究等建構教學理念
並且也能在適切的課室教學中展現論證教學的策略
協助學生更臻有效的科學學習
...落落長篇講完 最後一段感覺好像在講研究重要性 哈
從資深老師和出任教師回饋到師培的過程
這樣應該也是有所貢獻吧
(只是覺得好像是件大工程喔 不知道可行性和無法清楚估量的工作分量)
但自己是覺得"很開心"這樣想和這樣做
所以這樣思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