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Step by Step for APD Data Analysis

A P D 資 料 之 統 計 分 析 作 戰 計 畫 :

0. 檢視樣本是否符合常態分佈

--> 1-Sample K-S


1. 分析介入前後測差異。

--> 母數統計Paired T-test & 無母數統計 Wilcoxon 與 Sign檢定 。





2. 切割研習中五小組,探討討論及參與的影響,比較組間差異

各小組有不同或相似的參與與討論的狀況,可能影響測驗表現,

並可以比較質性資料,從影帶分析去探討與紀錄小組互動的狀況。

--> 母數統計ANCOVA & 無母數統計 Kruskal-Wallis H 檢定。


3. 探討各背景因子影響的差異。


用不同因子作為分群的基準,類似第二點分群作統計分析的概念,

探討不同分群後,問卷答題的結果。

(1) 性別 (2) 教學年資 (3) 學科背景


--> 母數統計ANCOVA & 無母數統計 Kruskal-Wallis H 檢定。


4. 以四問卷不同答題程度作為分群,在其他問卷表現的狀況。

承上述統計分析概念,意即在各問卷中答題狀況分為高中低三群,

探討三群小樣本在不同問卷的答題情況。

(1) 論證能力
(2) 論證教學關心
(3) 我心中「良好的論證教學」
(4) 科學教師教學信念

--> 母數統計ANCOVA & 無母數統計 Kruskal-Wallis H 檢定。




-----------------------------------------------------------------------------------

5. 歸納量性資料分析結果,整合質性等多元資料,提出研究想法,並對應文獻


6. 寫文章說英文


----------------------------------------------------------------------------------


好好睡覺 Z Z Z z z z . . . . . .

我 是 哪 種 人 ?

話說...想當年...
大學時我最不感興趣的 (最討厭的) 就是統計
是的沒錯 ! 就是統計 !
(希望老師可以突然看不清楚 XD 老師應該沒聽到吧)

覺得質性研究的取向似乎比較感興趣
雖然辛苦了點
但覺得可以從情境脈絡中
解讀各種多元事項或者互動的意涵
抽取出想法並呼應理論架構
實在是很有意思
於是
就儘量試著去"用力"觀察和分析

但怎麼做到最後都我都變成在從事量性研究丫
XD 哈哈
雖然研究的派典與方法並非只由質量二元來界定
但很想耍孩子氣地說 :
「我是"質人"不是"量人"啊 ~~~~」
呵呵


期許自己成為質量並進的研究者
向老師效法中!!!

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統計系列簡述 (KS, Pearson,Reg,ANOVA, Paired T)

1. Kolmogorov-Smirnov 檢定
故在進行假說檢定前,
先以Kolmogorov-Smirnov 檢定統計量,
來測試本資料是否為常態。
KS 檢定 是以樣本分配函數與理論分配函數比較差距為基礎,
基本之虛無假設為樣本呈常態分配,
當p-值越大則愈不易拒絕Ho,
越有可能呈常態分配。

2. Pearson's correlation
可以判斷線性關聯的強度。
r越大代表越有線性關係 強度也越強。

3.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用多個自變預測一個依變項,
建立之迴歸關係稱之為複迴歸(multiple regression)。
複迴歸線性模式(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模型的公式是 : Y=β1X1+β2X2+‥‥+βnXn
在複迴歸裡,除了符號較複雜之外,
基本概念和簡單迴歸完全相同。

4. ANOVA
變異數分析應用在分析一個(One-Way)或多個自變數對
(連續的) 應變數的分佈的期望值的影響。

5. Two-tailed Paired T- test
成對樣本 T 檢定可用來檢定非獨立的二相關母體平均數之檢定。

2009年3月19日 星期四

哩 ㄟ 文 題 係 蝦 密 ?

教學分享系列之"你的問題是什麼?"

我自己定的題目啦 !

在小朋友的"國語"作業裡(對! 沒錯!就相對於我們要上的外文)

他們老師規劃了這樣的學習單活動 :

1. 閱讀本篇文章(A4一張) 題目是「媽媽和我去買鞋子」
--> 我覺得內文與主題都很貼近生活經驗,讓小孩回想生活上真實發生的情境。

2. 另一張學習單上的指引是 "5W+1H" 的簡單定義,請依照情境造出各類問題的句子。
--> 重點啦! 就是要你依照情境造句,讓你練習與判斷怎麼用"5W+1H"的問題寫作。



這讓我想到之前讀的那本書"餐巾紙的背後"

雖然書的重點在論述圖像的心智思考及表徵方法,

但也曾提及問題解決與思考先要鑑識清楚問題的種類,

接著才比較能釐清彼此的關係、方法與資源。

很有意思 !



But~回想以前受教育的經驗...

台灣教育過程中,似乎沒有這樣的課程或訓練(我是很想說沒有啦)



搖晃的車廂,

望著窗外的時候...省思一番......





話說...突然想到,今天是 319ㄟ
XD

2009年3月18日 星期三

ANOVA 與 ANCOVA 的差異

ANOVA & ANCOVA
要怎麼用?
什麼時候用?
符合什麼樣的假設前提下來使用?
兩者的區辨為何?
其同質性檢定又有怎樣的意涵? 

研究室的夥伴
一起加油 :D

要釐清楚統計概念啊


PS. 標題是今天很想查詢網路資料的字詞 XD

時間 宇宙 鐘錶

「時間是宇宙的鐘錶,鐘錶是表匠的宇宙」

哲學課中聽到有趣的一句話語...

2009年3月15日 星期日

Integrating Japan's Education into Taiwan's Education



最近的晨間新聞都會報導關於日本各方面發展的近況
社會 教育 科技 經紀 人文 或是各種新奇創意的發明
沙發上的我看了電視
想著想著...
不曉得日本在TIMSS或是PISA測驗成績與表現是如何?
在日本的閱讀風氣我想是比台灣好的
特別是
繪本文化
圖像表現
立體書籍
互動閱讀
...等很多豐富有趣的讀本都"也"可以在日本書叢中探見
這讓我聯想到...
可以結合繪本與科學教育嗎?
比如科學史故事(但感覺又有點像是IHV?)
或是請同學針對張張的故事圖畫提出故事接龍的科學解釋挑戰
...還是...???
有時間再來想想吧


這裡只是想記下個IDEA....
有機會的話...真想去日本觀察課室與教育文化...
縱然有文化與風俗差異
但在東方思想體系下...
我覺得"比較"可以轉化與落實於台灣教育文化中
過去接觸的教育思想與研究風向
總是以歐美為主
相信固然有其好處與值得效法的緣由
也作為台灣教育努力的目標
但總覺得還是可以在融入些什麼
不太喜歡全然以歐美為目標
(當然知道會有些許調整成適切的台灣教材與教學)
意思是未來有機會的話
可以參訪日本
帶回新元素與想法並回應在科教領域的教學與研究中
(對啊日本的高齡與成人教育也很趨完熟啊 正好是我的菜 嘿)
不知道教師專業成長的面向又是怎樣的情況...
好像都只能從次級資料或影片等觀察接受到訊息...



如果真的能如此
真的很棒
叫人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