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十一月初的工作進度

在接受過殘酷的個案流失創傷後...
把握僅存的資料,希望不要再有恐怖的訊息了...


接下來要做的工作是...
1. 周老師1st論證教學的影帶分析,試以STAM-S模式進行分析與紀錄。

2. 周老師論證教學前的逐字訪談分析,以對應訪談問題、研究問題和理論文獻。

3. 詢問教交大團隊四份評測論證教學的問卷工具,
並請劉老師及周老師填寫,了解平時教學概況。

4. 預期再十一月中旬,開始進行劉老師與周老師在某個完整單元的課室錄影,
分析常態性(可以這樣描述嗎?)的教學概況。

5. 預計在十二月底,接續一般教學的課室錄影後,
拍攝周老師試行論證教學的完整單元課室錄影。


*有事沒事就閱讀專業成長、多元教學表徵、論證教學的文獻和專書
*下次要去膜拜 周美女老師~恩人 啊

好多工作囉...研究即生活...生活即研究...
要鼓勵要鼓勵 我越過了上週的逐字稿地域
加油再加油

科學演藝之路

記得以前常過聞探討詩詞文學中的科學解讀
比如 描述科學現象的詩詞語文學著作 或如成語中的動物行為 蟲魚鳥獸等
抽拉出科學學習的素材
可能不只有陷落於實驗室 科學課室或科學教材的侷限

然後 變成科學新聞 探討新聞報導的科學新知
像是分析新聞內容或是判讀的認知思考活動

隨後 又聽到了將科學融入音樂歌曲中的歌詞
結合韻律節奏和科學概念更讓人順口哼唱和引發學習

電視上的科普節目也逐漸浮現
藉由大眾傳播媒體的效應 傳遞更多訊息給公民
希望公民們也能具有相當的科學素養及批判思考能力

科學不止是教科書上黑白交會的符號表徵
不限於文字公式 不單在實驗課室
生活中融會著科學

尚有其他發展的領域
美術結合科學好像挺不錯的 科學美學 我覺得還可以有所嘗試
結合不同領域的思維產生的第五象限
應該是教人感興趣的

引領邁向
科學演藝之路

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論證教師可能有的特質 by 楊老師

很厲害的楊老師這禮拜針對個案教師流失的問題後,給了我一些他的想法。
他認為要能夠使用論證教學的老師,需要具備五種特質
1. 教學資深。
2. 熟知並能適切運用多元教學表徵,例如圖表、探究、討論等。
3. 知識豐富。
4. 能接受來自學生的挑戰,並能接受其他人所給予的建議。
5. 個人特質,比如學習動機強、想改變教學等。


此外,楊老師也給予研究方向上的建議:
1. 方向:探討不同資歷老師對於學生的迷思概念的認識,
所展現不同的教學情形?
2. 訪談與收集資料後,分析個人面向,並探討統合的面向。
3. 然而,這邊所指的教學資歷,並非只限定於教學年資長,
還有可能是因為個人經驗豐富或是個人特質,
而能針對不同概念或是迷思概念運用適切的表徵來教學。

4. 意思即探討在相同概念下…
好的教學怎麼交…
不適切的教學……
相互比對後,探討不同資歷老師的教學。
5. 藉此,能知道教師們載運用論證教學時的狀況及困難,進而回饋與規劃職前的師培過程中,可以給予怎樣的培訓內容。
--> Integrating argumentation literacy into pre-service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